第108章_从北宋开始成仙
书荒啦文学网 > 从北宋开始成仙 > 第108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8章

  第108章

  张玉清没有先回临安,而是从村里回到镇上。临安大概有20个镇,张玉清和张家村上的道人们聊了工作之后,交代尽快在镇子上组建民兵队伍,这才踏上返回临安的道路。

  此时的张家村,六名农村干事之一的张青山正在农田里收割。

  挥动镰刀的动作让他感觉到疲惫,却又不能停下。只要一场大雨,一阵狂风就能让成熟的庄稼倒伏,倒伏的庄稼很容易腐败发坏。

  这不仅会导致半年的辛苦全部化作流水,未来一年的粮食也会跟着没了着落。

  不仅是张青山,所有村民都一样。那些还没能习惯这般劳动强度的半大孩子停下手的时候,立刻会遭到家长的一顿叱骂。

  半大孩子委屈,家长却是真的怒火上涌。

  收割的日子就这么进行着。

  清晨,昨日收割一整天的张青山从睡梦中醒来。身上的疲惫和疼痛并没有完全消除,但没时间睡懒觉了。

  张青山起床收拾,吃了饭准备下地时,才发现镰刀不见了。

  难道家里进了贼么?一时间张青山又惊又怒,四处寻找时,就见放镰刀的位置上挂着一个穿了绳子的木牌。

  木牌上写着在农村干部培训班里面学到的数字‘56’。

  张青山松了口气,拿起木牌赶往村头的铁匠铺。

  村里配备的磨刀师傅正在工作,镰刀在磨刀石上往复的声音有些刺耳,但是听在张青山的耳朵里,却有种近乎美感的节奏。

  干了近十年农活,张青山没想到有朝一日可以在收获季节里每天都用上经过磨刀匠磨好的镰刀。

  用手牌到负责管理的民兵队长这里取回自己的镰刀,张青山仔细打量。刀口磨得非常锋利,刀身并没有额外的打磨。这手艺可比自己高明多了。

  正准备和其他村民一起下地,就听到旁边吵闹起来,“那就是俺的镰刀,难道俺还会说瞎话么!俺只是忘了带手牌,等俺下地回来再把手牌给你送来!”

  张青山在培训班里学习过规定,手牌换镰刀是规定。

  却也能理解大家急迫的心情,万一来阵风雨,今年的收成就要受损失。虽然回家就几步路,但是心里面着急,就是不想回去。

  负责收牌的民兵队长寸步不让,按照培训班里面的训练内容,民兵队长板着脸说道:“用牌子换镰刀是规矩,你现在就回去拿牌子,能几步路啊。有吵吵的功夫,早拿回来了。”

  能当上民兵队长,这身体自然是好。看着民兵队长结实的身材和锐利的眼神,忘记拿手牌的村民只能悻悻的转身就走,就听到他嘴里骂骂咧咧,“我今晚就把镰刀拿回家自己磨,没有你们还磨不了刀了么!”

  已经到了村里的韩海涛沉默的看着发生的事情,村民们的反应没什么好奇怪的。

  开了这几年茶馆,韩海涛见识过比这更离谱的事情,见过比村民更不堪的人。

  等下地的村民都去了田里,民兵队长把所有牌子和镰刀都整理好,转身就前往临时的托儿所。

  走出去几步,民兵队长转过身看着跟出来的韩海涛。民兵队长身材结实,单衣下的肌肉把衣服都撑出健美的轮廓。应该是练过武的。

  虽然看着彪悍,民兵队长说话倒是很和气,“韩吏,你是要跟着我一起去托儿所么?”

  韩海涛坦率的答道:“我看李队长做事干练,只是想跟着李队长看看。”

  民兵队李队长也没多话,只是邀请韩海涛一起前去。韩海涛饶有兴趣的问道:“我看李队长连着几天,每天都要去托儿所好几次。好像是信不过那些人。”

  托儿所里面都是各家的小娃娃,由村里脾气好的女人和老人集体看护起来。这让村民们省了不少心。

  尽管还是有些懒婆娘们依旧用带孩子为借口不下地,但是大多数女人还是节省出不少时间帮着家人做点力所能及的活。除了送饭之外,甚至还能抽空下地干点活。

  李队长没想到韩海涛竟然能从里面看出些门道,有点讶异看着韩海涛,却也没有隐瞒,“韩吏是觉得我每次去的时候凶神恶煞么?”

  韩海涛摇摇头,“李队长做事用心,我是很佩服的。你完全没有恶意,何来凶神恶煞之说?”

  李队长又看了韩海涛片刻,才叹道:“不瞒韩吏。脾气好的人中不少只是想让别人觉得他们脾气好,其实做事的时候并不认真。可这些孩子们都是家里人的心头肉,万一磕碰到,也对不起人家的信任。我经常去那边走走,也是让那些人能够认真起来。”

  韩海涛连连点头。心中对张玉清的部下竟然能准确的从村民中找出李队长这样的人十分佩服。

  韩海涛素来认为,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有李队长这样的人做民兵队长,维护村里秩序,真的能保住村里的太平。村里托儿所里的小娃娃们岁数都在三岁以内,有些叽叽喳喳,有些在哭闹。光是看这么一群小家伙,韩海涛就觉得头疼。

  开茶馆这么多年,韩海涛觉得最难对付的就是真正的混人。而不到三岁的小家伙们比混人还可怕。混人只是混,小娃娃们则是不可理喻。

  李队长视察完,眉头皱起,“韩吏,你觉得孩子们为什么这么闹?”

  韩海涛回想着自己养孩子的经历,对比后试探性的答道:“他们是不是饿了?”

  李队长眉头立刻全舒展开来,随即出门就走。韩海涛赶紧跟上去,走了一段,就见李队长进了间简陋的茅草屋,不多久左肩扛着一袋粮食,右手拎着一口锅出来。

  回到托儿所外,李队长去弄了点柴火,架起火来。

  锅里清水烧热了,李队长左手将面撒入锅中,右手抽出腰后别着的擀面杖,顺时针方向快速的搅拌面粉。直到面汤开始粘稠。等水烧沸,一锅面汤就算烧好。

  高粱的气温闻着很好闻,连韩海涛都觉得很舒服。托儿所里面闻到这味道的小娃娃们哭闹的更激烈起来。连那些看管小娃娃们的老人和女人都挪到门口。

  李队长对着看护人员喊道:“赶紧去拿碗,大家一起喝粥。”

  韩海涛好不容易才给十几个小孩子喂完粥。好在小孩子们注意力都在吃上,吃饱之后先是有些欢乐,没多久就困了。那些自己先两碗粥下肚的老人和女人们给小孩子们都撂到炕上,看他们睡着了,自己也慵懒的坐在屋外的太阳下。

  李队长解决了孩子们哭闹的事情,就去村里巡逻。韩海涛跟着走了一段,见那间简陋的茅屋就在前面,便说道:“李队长,我有些走不动了。不如去你家坐坐。”

  果然,那间简陋的茅屋就是李队长的家。屋里没什么家具,却收拾的很干净。两人坐下聊了起来。

  李队长是这里投奔亲戚,亲戚也没有多余的土地,就给李队长安排了个带了个孩子的寡妇,算是在这里安顿下来。

  听李队长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完全没有不满。

  韩海涛递给李队长一根烟,两人点上,韩海涛才问道:“李队长,若是我没猜错。那些粮食你自己家的吧?”

  “……是。”李队长答道。说完,李队长叮嘱道:“韩吏知道就好,可别说出去。”

  韩海涛露出了职业的笑容,换了个话题,“李队长怎么想起跟着长生教做民兵队长呢?”

  “村里面推举人,有几个朋友推举了俺。俺也没想到排在前面的怎么就没被选上。官府让俺做事,俺也不能不识抬举。”

  又聊了一阵,韩海涛感觉自己很喜欢李队长。此人虽然粗鄙无文,心思却是很缜密。尤其是李队长身上的那股正气格外不容易。

  聊了好一阵,李队长根本不提自己拿粮食出来的事情,韩海涛明显感觉李队长是真的把此事放下,心中更生出些钦佩。

  晚上,韩海涛左思右想,拿出稿纸,摸出蜡烛点上。

  原本他只是想应付差事的时候写点报告递上去,回想起李队长白天闲聊的话,以及李队长的做事,还是忍不住提笔写道。

  ‘托儿所是一个很好的部门,然而托儿所里面没有给娃娃们准备伙食。如果还有粮食,请适当给与补贴。孩子们吃饱了之后容易睡着,不会哭闹。方便照看……’

  这份公文第二天一早就派人送去镇里,当天傍晚,镇外响起马蹄声,李队长警觉的迎出去,就见两名穿着制服的道人骑了马匹,牵着骡子到了村口。

  道人们跳下马,问道:“请问是李队长么?”

  “是俺。”

  骑兵立刻上前敬礼,“李队长,这是镇上送来的粮食。分了两份,一份是给村里托儿所的。得让村长签收。”

  “我这就去叫村长。”李队长喜道。

  “请稍等。”骑兵拦住了急匆匆想走的李队长,“还有一袋是给李队长的。请接收。”

  李队长愣了愣,转头看向韩海涛,目光里又是讶异,又有些感激。韩海涛笑了笑,却没说什么,只是心里面着实有点震动。

  好人没好报,也算是这世道的一大特点。官府办事更是如此。官府要的是从百姓身上捞好处,若是给百姓好处,那得官员自己出。

  这方面的事情韩老板见过不少,直到在长生教手下上课,课上讲了‘公共服务’后,才真的恍然大悟这是怎么回事。

  所以韩海涛就是想试试看,张玉清手下的这些人是不是真的按照课上讲的去做。

  其实韩海涛没什么信心,只是想着如果张玉清手下也是说一套做套,正好等回去之后辞职不干,却没想到事情竟然进展到了这个地步。

  等李队长去请村长过来接收粮食,骑兵又问道:“是韩海涛吧?”

  “是。”

  “这是镇上给你的信。”说着,骑兵掏出信来。

  韩海涛看完,由衷的说道:“我给镇长添麻烦了。”

  骑兵摇摇头,“镇长让我们带话给你,你发现了问题,干得很好。”

  傍晚,借着落日和霞光,韩海涛又把信看了一遍,‘韩海涛敬启,关于托儿所伙食问题,镇上知道了,已经派人送粮食过去。而且镇上也已经把你的建议书送去临安,请再接再厉。’

  韩海涛叹了口气,却发现没办法因此平息心中的激动。

  这就是当官么?韩海涛不太敢确定。但是张玉清的长生教真的这么做事的话,韩海涛倒是愿意继续干着。

  行军打仗,或者耕田种地。韩海涛知道自己不行。不过查缺补漏,管理税收,韩海涛觉得自己能做得了。

  但韩海涛还不敢完全相信张玉清。有些事情一开始容易,真的往后做,大家也未必就是恶意。却是真的身不由己。

  继续看看再说吧,韩海涛做了决定。

  比往年早了两天,收割全部结束了。

  村长张青山明显感觉今年没有去年那么累,这不是仅仅镰刀磨的好。为了能够让大家干活的时候更方便,村里面按照培训班教给的流程,为下地的人准备了更多的照顾。

  不管是农具的支持还是托儿所的帮助,都让大家省了不少心。

  张青山并没有因此轻松下来,收割之后还有晾晒脱粒,依旧很忙。而且镇上的税收员韩海涛也开始准备在村里开始收税。

  韩海涛给张青山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这个城里来的干部,穿的干干净净,在村里面不惹事,不说话。

  镇上给村里的托儿所送粮食的事情只怕也和韩海涛有点关系。那些看孩子的老人和女人说,娃娃们吃饱了之后就睡,不闹人。

  韩海涛税收员还真的帮上了忙。

  按照镇上的要求,村里的六名干部把村民召集起来跟着税收员开学习会,全面了解全新的税收政策。

  只是三位民兵队长之一的李队长领着人巡逻,没办法参加。

  韩海涛没有故弄玄虚,用了不到十句话就把现在的税收情况完全介绍清楚。

  “长生教在村里只收一种税,就是粮食税。长生教收三成,剩下七成都是大家的。苛捐杂税也都不收了。但是在兴修水库,盖学校,修村里的场院之类的事情,大家还得出力。总结起来,让大家出村干活,会给粮食。大家在村里给村里干活,大家和村里人商量着办。”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lwx.cc。书荒啦文学网手机版:https://m.shlwx.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