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猗氏来阻_秦歌一曲
书荒啦文学网 > 秦歌一曲 > 第八十五章:猗氏来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八十五章:猗氏来阻

  当大魏王用公子卬时,公子卬会把这件事办得完好,所以大魏王常常说这件事还真离不开公子卬,但一旦没了事,大魏王就会把公子卬手里的权力一下子拿掉!

  事实上,大魏王只同意公子卬处理国内的一些不紧要的政务。/Www。qb5、com//

  可这些政务上,大魏王又会指手划脚,你说公子卬一天到晚的,这日子还能怎么过?

  生而不幸公子卬,生而幸者,又是公子卬。

  可谁能说得清楚公子卬的幸与不幸呢?如果不是如此,公子卬的夫人也不会冒险向刘羲说出那些话,但她没说完,公子卬就来了,所以公子卬的夫人感觉到难过,她是知道公子卬的,当然想着让夫君更上一层楼,但哪有这么容易,一切,只能成迷。

  夫人没能说出她要说出的话。

  刘羲猜到了,但他也不会对此事上心当真。

  而公子卬,他最怕的就是这件事情,事实上,他也是知道,对于这件事情,刘羲是不会答应的,因为刘羲可以为自己做事,但他不会为了别人。荆轲是荆轲,刘羲是刘羲,刘羲不会象荆轲那样为了名而去冒险行刺,哪怕别人把这件行刺说得多么惊天动地,也是不行。

  天明了,刘羲告辞。

  回到了驿馆,看到了公孙贾那似笑非笑的脸,刘羲没有多说,公孙贾也没有说什么,两人收拾了一下衣服,就到了朝门前,等着魏王的主意。

  在朝会上面,魏王点头同意了,或者说,他是在表面上答应了两国罢兵的事。

  在这种事上,谁能说得清呢?

  离开了王城,两人要回国复命了。

  和公孙贾不同,公孙贾来时,乘的是一辆木车,对于刘羲来说,太寒酸了,这也是正常,在秦国,有几人能有青铜车?可是刘羲不同,他有钱,也许对刘羲来说钱也不算多,但刘羲的确是想要一辆青铜车,在秦国的那辆车,只是次品,从哪方面来说,都是小气。

  所以,离了安邑前,刘羲跑去选了一辆青铜车,还算是不错,至少,刘羲挑到了两匹好马。这个懒人甚至没有赶车的习惯,而是拿绳子套在了公孙贾的木车上面,就由着走啦。

  对于刘羲的车子,公孙贾恨得是牙痒痒,但是没办法。

  因为大秦是以穷治国,在大秦上上下下都是穷人的时候,你说说,怎么可以能乘这种过于奢华的青轺车呢?当然不行,可是刘羲不在意,他还有一个官名,定戎令。这是一个小官,但至少可以拥有这样的车子,只要他有钱,他就可以,再说了,这次出使后,刘羲也不打算回栎阳。

  刘羲不想见新国君,那位国君眼中的杀意刘羲还是可以感觉到的。

  既然国事已经完成,刘羲又不是正使,他大可把这件事情全推到公孙贾的身上。

  对于公孙贾来说,他纵是说刘羲的坏话也是没有用,因为只要刘羲是和他一起回来,公孙贾能说什么?而说这件事情么,难道不是办成了的么?所以,一切都没有事情,刘羲自是可以回自己的地方去。

  在刘羲离开骊山时,他已经交待了手下,还有一些人员,刘羲让这些人把地盘迁动,到泾水河边,时刻准备北上,把姿态做足了,才不好让别人说闲话。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生了。

  刚刚出了安邑的城门,没出多远,在郊外,就见到一个人,一辆车。

  为的人上前道:“是秦国使臣么?请停一下,在下是公叔丞相府的家老!”

  公孙贾停下车子。

  那家老上前一礼,道:“在下奉丞相之命,送上千金,予刘羲副使,老丞相有口讯,请刘大人勿忘应允之誓言!”

  刘羲大喜而出,道:“好说好说,我不会忘记的!”

  家老一笑,吃力的从车上抱起黄金,一共五只箱子,千金,绝对不是小数目,你看小说电视上动不动千金万金的,可知多重吗?每一只箱子,都是要力士才可以搬动的。

  刘羲费力把东西搬入车子里,顿时感觉就重了不少,心下大喜过望。

  离别了家老,两人驱车再行,就在此时,忽然一车出现,车上人道:“秦使留步!”

  两人复又停下,公孙贾道:“不是又给你送钱的吧?”

  刘羲想了想道:“这是人品问题吧!”

  这时,那人下了车,也是看清了,不是别人,正是上回引路的公子卬门下那个小家人。

  这个年青人笑眯眯道:“在下奉了主人之命,前来与刘羲副使结缘,此为三千金,为我主人所赠,主人说了,虽不能得大人与事,但可以助大人之事,也是好,请刘大人收下。”

  黄金送上门,刘羲岂有不收的道理,当下就收了,又是费力,现在,刘羲怀疑自己是不是要多买上一些物资,不然的话,只怕是要慢行回家了,要知道,这可是四千金了!得多重?

  公孙贾都有点眼红了,见过送钱的,没见过这么送钱的。

  但是,这里面的钱是有原因的。

  第一笔,是公叔痤的,公叔痤手上钱不是很多,但也不算很少了,他送出这笔钱,是因为两点,一个是刘羲的确是等于救了他,二来两个人也在牢狱里呆足了三天,这怎么说都是一种情感缘分,最关键的是,刘羲说了,他不会打魏国,至少是在公子卬活着的时候。同时,对于魏国来说,扶上一个亲魏的军事部族在秦国的旁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第二笔钱,是公子卬送上的,这里就可以看出公子卬的大方了,但不要以为公子卬这是一种傻大方,觉得他有钱没地花,不是的。事实上,先是因为刘羲的确是有才,公子卬是真的欣赏他,两人之间可以说是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这里面,公子卬是真心对刘羲,但问题是他虽对刘羲好,可他没有那个权力。最后,两人分手,无可奈何的公子卬只能用钱来表示了。以公子卬的财力,你也许觉得三千金是一笔很大的数字,但对于公子卬来说,真是少之又少,万金他都拿得出来。只是公子卬不能如此,三千金是一个合适的数字,它不会太大,也不会小,对刘羲有着真正的作用。

  当两人再度上路,公孙贾忍不住嫉妒说道:“你说会不会还会有人给你送钱?”出使也许是少,但公孙贾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出使,他这个正使是没有什么事,但这个副使却是大其财,当真是同人不同命,只是……有钱,也要有命去享!

  对公孙贾的话,刘羲只能苦笑,然后道:“你说还有人送钱吗?我觉得,有人出来打劫了还差不多!”

  公孙贾哈哈一笑,心道:“有得有人打劫,不然,你小子好处也太多了!”

  四千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万人大部十年的积聚,也意味着,纵如义渠国,一年内能有这样的收入,也算是了不起了!

  秦国是一个大国了吧,但全国上下,国库里面的钱,不过五千金,这还要每日里用度。身为长史的公孙贾绝对相信,现在的秦国,一定没有五千金了。

  但,这是战国,臣下有钱是臣下的事,你可以请你的臣下献金,但这是一个态度问题,你只能请,不能用强,当然,你也可以用强,那么,你就看看以后你的臣下对你是一个什么态度了!强行让臣下拿出自己的钱,是下下策,只能劝,或者是请求。

  在此,刘羲不用担心自己的钱给秦国官方没收,这一点上,在古代,可是比现代好多了。

  在现代社会,如果你是一个政府公务人员,你在工作中得到的任何好处,都会打上政府的标签,回头是要上交的,不交?打你一个贪污现行犯,整不死你!

  刘羲有一次行动中得到了整整三百万的美子,可是这笔钱上交之后,没有他的任何事情了,用官方说法,国家训练你们不要钱吗?你们用的武器不要钱吗?怎么可以和国家讲钱呢?所以对于这种事,刘羲深恨之。好在的是,在战国时代,反而没有,只要你的国家是一个明君,嬴渠梁是不是明君?太是了!虽然刘羲觉得这位嬴渠梁对自己有着深深的敌意。

  公孙贾刘羲二人各怀着别一样的心思,再行上路。

  因为有了前两次,所以再出现人时,两人应当不会惊讶。

  可是事实是相反的,不仅公孙贾惊讶,连刘羲也是张大了嘴巴。

  因为这一回出现的不是一人或是一辆车,而是一……大群的车子!还有很多人!

  怎么会这么多?刘羲不知道,他真的不知道,哪怕是公孙贾向他死命的眨眼,他也是表示自己不知道,天知道怎么会有这么一大群的人拦住路呢!

  但,到了面前时,刘羲知道了,他纵是不知道这里面的所有的,可是有一个人他是知道的,这个人就是在秦国有过一面之缘的楚国大商猗梁。

  刘羲甚至知道了他的目的,自然不会是别的,而是他的女儿。猗涟。

  猗梁是一直到了魏国,在魏国过了好多天之后,才从秦国的手下,知道了女儿的消息。

  猗梁当然恨刘羲,但他没办法,因为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没有刘羲什么事。

  自己的女儿找上了门,你能说这关刘羲什么事吗?

  所以猗梁只能恨,但他本人没有别的法子。

  因为,刘羲现在不仅仅是秦国的官了,还是一位和丞相,公子卬搭上关系的人。

  同时,刘羲本人也是一位可怕的剑手,猗梁知道一件事,这对于大多数人还是秘密,但对于猗梁来说,他已经知道了,那就是,刘羲是一个能够力搏三百勇士的人。

  这还是人吗?

  刘羲的事情在传言中一点点给人放大,已经有人说他有万夫不挡之勇了。

  无论那是什么,但一个事实就是,刘羲本人的武力是非常强大的。

  纵然猗梁的钱财再多,他手上的剑手再多,他能奈何得了刘羲吗?他奈何不了。

  事情到了现在的这个地步,他还能把女儿要回来吗?要回来的女儿,还能再嫁吗?

  更何况,就算他真的要了女儿,刘羲就一定会给吗?不过一个大商,也只是一个大商罢了,刘羲凭什么给他面子?相比之下,还是把戏唱圆了好一点。现在,猗梁就是来唱圆这出戏的!也就是说,给自己的女儿讨一个说法,既然女儿已经到了刘羲的手上,这就是天意,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怎么也好,都只能认了,可名份总是要定下来的吧!

  “刘羲…………”猗梁大声叫。

  刘羲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或者说,他只是没想到猗梁会这么快的知道这件事。

  大商就是大商,什么事情都是知道快,信息就是比一般人灵通!难怪,在战国时,各国的商业都很达,从某种程度上说,根本就没有抑商之说。

  可是到了后期,儒家跑出来了,说什么不与民争利,这个争利就见于商,除了宋,几乎每一个朝代里,商人都是倍受盘剥的对象。

  在汉朝,汉武帝觉得打击匈奴钱不够用了,就用了儒家之言,以商人大恶的罪名把商人给挨着个抓起来抄家,用来资补国家的损失。打仗很花钱的,何况汉武帝把那些战利品总是在事后还给了匈奴部,你说国家损失的钱怎么算?最后,商人抓光了,天下财货流通断了,国家穷了,儒生们再给出了一条国虽大,好战必亡的蠢话!其实,这一切与商何关?与战争何关?好坏全在儒家的一张嘴了,你能拿它有什么办法?

  到了明朝,更好了,国家明令商人连绸衣也不可以穿了。

  至于清朝,那不要说了,如果一个商人,你不用七到八成的收入给官员们,你的生意就不要想开办下去!

  可在战国时,商人们是公平的,他们得到了公正的对待,甚至和罗马一样,他们中有的人进入到了政界,可以操控国家。可是后来,君主们不愿意把权利分给这些商人,这真是一种小农思想,他们觉得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哪有和商人分享的道理。

  哪怕是他们明明知道商人可以富国强兵,也一样拒绝。

  这真是封建文明最大的悲哀,农耕文明的代表产物,哪怕连君主也有着这种小农思想。

  最新全本:、、、、、、、、、、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lwx.cc。书荒啦文学网手机版:https://m.shlwx.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